冠脉介入需要用到很多器械,介入的主要过程是,球囊扩张病变,将支架送入病变病变,支架膨胀。
主要用到4种器械
• 导引导管
• 导引导丝
• 球囊
• 支架
这是零基础开始必须要掌握好的。今天我们就来导管具体讲解。
造影导管
相关概念
造影导管:是用来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中的多层塑料管子。因造影剂不透X-ray,故而在X-ray下可视
外径(F) : 6F=2mm,5F=1.67mm
内径(Inch) : 1Inch=2.54m
流速 (ml/sec)
长度 (cm)
注射压 (psi) : 1atm=15psi
股动脉途径最常用的造影导管是:Judkins L4.0 & R4.0(标准导管),股动脉途径,常规应用6F导管(导管外径,1F=0.33mm)
桡动脉途径多采用共用导管/多功能导管 ,通常采用5F导管。
01
造影导管的结构
套管连接末端 -连接造影导管,注射器或高压注射器
抗扭力段 - 靠近套筒式连接末端,增强其抗折能力
管身 - 导管的主体部分
头部近端 - 用以支持造影导管的插入
头部远端 - 造影导管头部最柔软的末端
侧孔 -使造影剂成团状显影效果,提高造影导管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注射造影剂时
钢丝编织(以cordis为例)
编织钢丝约61微米,(主要增强其耐久力,强度,抗折能力等)
每1/4英寸的部分有12个Crossovers钢丝编织(提供最佳的扭控能力)
Cordis导管在距离头端约1英寸部分没有钢丝编织, (减少头端硬度,增强其无创性)
02
如何评价导管的性能
扭控能力
抗折能力
柔顺性
推送力
造影时稳定性
显影效果
对血管损伤及安全性
高流量
形状记忆能力
03
造影导管及其选择
Judkins造影导管(最常用);
Amplatz造影导管 ;
Sones导管 ;
多功能导管 ( Multipurpose );
猪尾巴导管 ( Pig tail );
内乳动脉导管 ( Internal Mammary ) ;
Judkins造影导管
A-D左冠;E-G右冠
Amplatz造影导管 (少用)
左冠状动脉Amplatz造影导管有AL1-AL4;
右冠状动脉Amplatz造影导管有AR1-AR4。
当冠状动脉开口变异,或由于升主动脉异常(尤其是主动脉根部扩张时),用 Judkins导管行冠脉造影有困难时,可选用Amplatz造影导管。
Sones造影导管
经桡动脉或肱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可选用Sones造影导管。
也可在导引钢丝配合下采用Judkins或Amplatz造影导管。
猪尾巴导管
在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不明确时,可先选择猪尾巴导管行主动脉根部造影。
在行左心室造影时,选用猪尾巴导管。
多功能导管
多功能导管为端孔、侧孔造影导管,因此在造影时与Judkins导管法不同,无需将导管顶端插入开口,只要其顶端位于开口附近即可。但是,女性主动脉根部较小时,应用多功能导管行左冠脉造影有相当困难。
内乳动脉导管
内乳动脉开口无明显成角时,一般可用JR4;如果开口明显成角应选用专用的内乳动造影导管。
04
左冠脉导管一般知识和操作
左冠脉造影的操作过程
一般情况,大多数左冠脉造影可选择JL4;
如果X线胸片提示胸主动脉增宽,且向左突出,可选择JL5;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明显狭窄后扩张时,可选择JL6。
管子大小
小
管子大小
合适
管子大小
大
技巧
如果左冠脉造影不能顺利导管到位,可于局部适当调整导管位置,多能顺利到达。调整左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时应双手同时协调动作。即右手负责旋转导管,左手负责推拉导管,双手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过快,否则导管不易到位,且易使其扭曲、打折甚至折断。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上述方法仍不能使导管顺利到达LM开口,应考虑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应反复回放左心室造影或者升主图像以寻找左冠脉开口位置。如证实左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Judkins导管往往不能顺利到位,此时可更换Amplats造影导管(AL-I,AL-II),一边缓慢注射造影剂,一边借助造影剂的显影提示来移动导管尖端位置,自升主动脉根部逐渐向上,不断沿升主动脉壁旋转导管,直至找到左冠脉开口。
05
右冠脉造影的一般知识和技巧
右冠状动脉导管技术:
将导管推送至右冠脉尖端,顺时针方向旋转45°至 90°,则头端将被向后拉伸2-3 cm;
JR头端向前推进2 to 4 cm,在开口上方顺时针方向旋转 45°到 90°, 头端将旋转向下滑入
JR4的头端定位没有血管壁的支撑,因此更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
操作:
右冠脉发自中度扩张的主动脉时,可选择JR4;
当主动脉增宽伴主动脉弓延长或主动脉狭窄后扩张时,可选择JR5;
第二弯度的长度决定其导管的形状型号JR 3.5,4.0, 5,0。
右冠造影操作
于受身高、高血压及主动脉瓣病变的影响,升主动脉较短、较细或较长、较宽,这时可经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于主动脉窦用力“冒烟”,若发现右冠状动脉开口在导管尖端上方,需更换小一号导管如JR3.5,若冠状动脉开口在导管尖端下方,需更换大一号导管如JR4.5,JR5.0。
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常规Judkins导管往往不能到位,此时可更换Amplats造影导管如AR-I、AR-II、AL-I、AL-II等,多可以顺利到位。
06
大隐静脉桥
多吻合在升主动脉前壁上,常取左前斜位,多以JR4.0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在X线透视下根据标志血管桥的小银夹或以升主动脉造影为参考来寻找桥血管开口,也可沿升主动脉前壁移动导管尖端,边少量注射造影剂边寻找桥血管开口。
07
乳内动脉桥
乳内动脉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胸锁关节转折处外侧附近。可应用Bypass导管或Judkins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也可应用乳内动脉专用造影导管。
在正位投照下,将导管连同J型导引钢丝送至主动脉弓的锁骨下动脉开口附近,将导引钢丝撤至导管内,同时顺时针旋转导管,使其开口指向上方(指向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推送导引钢丝常可顺利进入锁骨下动脉,将钢丝送至锁骨下动脉中远段,导管沿钢丝送至左锁骨下动脉中线附近,撤出导引钢丝,边注射造影剂边轻柔回撤导管,使导管尖端始终指向足端,接近锁骨下动脉转折处时,“冒烟”可发现乳内动脉。
特殊造影管,造影更清晰
08
Amplazter导管的基本用法
弯度塑形为半圆形,头端与弯度成垂直延伸方向;
AL导管的形状型号取决于弯度的直径大小 (AL1,2, 3);
在一般Judkin导管不能到位下,多数成人AL 可达到满意的使用效果;
其水平头端容易指向冠脉开口处;
AL导管比普通JL导管容易引起血管撕裂的现象发生。
操作有风险!一定要有经验,特殊构造进入冠脉后提拉会深钻,所以不可轻易提拉!
一般Amplater导管操纵性均较差,动作一定要缓慢和轻柔,多由有经验的医生完成;
导管形态分为管尖下垂形和上挑形;
造影结束后如果忽视导管特点轻易拔出,极易造影冠脉开口的撕裂;
当Amplats导管的底弯部位于冠状动脉开口水平线上方时,可直接撤出导管结束造影
当Amplats导管底弯部在冠状动脉开口水平线下方时,切忌直接撤出导管,而应向内推送导管,以底部为支撑点,使导管尖端后退,离开冠状动脉开口,再旋转导管尖端,使之完全偏离冠状动脉开口,最后撤出导管,避免损伤冠状动脉开口。
导引导管(guiding catheter, GC)
与造影导管相比,外径相同的情况下,内腔更大,支撑力更强。
01
导管结构:三层
外层:聚乙烯塑料材质,决定GC的形状、硬度和与血管内壁的摩擦力;
中层:12-16根钢丝编织结构,使GC管腔不会塌陷、抗折;
内层:尼龙PEF涂层,减少球囊、支架与GC内腔的摩擦阻力,并有预防血栓的作用。
可视头端保证精确的和无创伤性的嵌入,并为测量血管大小提供可靠参数;
同轴段最优化了头部的柔软性,保证了指引导管操作的柔和性和血管的同轴性;(重要,避免开口并发症)
抗折段或支撑段吸收了在稍硬段和柔软段之间的扭力,以避免打折;
扭控段(推送区)硬且柔顺来保证精确的扭力传递,并且提供稳定的支撑。
最佳的性能
02
指引导管的重要特征
无创伤性头端
预塑形的弯曲和结构
扭力控制
抗折性
不透辐射性
支撑力
和其他器材的兼容性
03
GC内外径选择
04
导引导管的类型
各公司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钢丝编织层,润滑内涂层材料等方面。
按照形态分类为Judkins,Amplazs,Multipurpose,Voda,Qwave,XB,EBU,UBS等等
按照大小分为5F、6F、7F、8F等
按结构分为短头、带侧孔、大腔(ZUMA)
05
导引导管的选择原则
要求同轴性好、支撑力好、压力波形好、管腔内径足够大;
根据冠脉开口的解剖特点、升主动脉根部大小、冠脉血管的大小部位和方向进行选择。
对导引导管的要求(理想)
创伤小(全程透视)
同轴性好(避免开口病变并发症)
支撑力好
足够管腔直径(保证器械通过)
06
小结
同轴性第一要求,根据病变血管及路径血管选择,对于解剖复杂、复杂病变、血管扭曲(包括路径上的血管和病变部位血管)需要强支撑导管,如果不是复杂情况可以选择任何同轴性较好的导引导管,注意非复杂情况下Judkins导管最适合初学者操作(容易到位),但对于复杂情况该导管支撑力不足。对于需要强支撑的导管其支撑力获取根据导管形状。
在此强调,字母导管包括 Guidezilla等,仍然都决定于原始导引导管的支撑力。
导管到位后导丝该上场了,篇幅有限,下期再见
本文根据郑晓晖主任《从头学冠脉,做一台规范化的介入手术》系列直播内容整理而成,今晚郑主任继续直播,欢迎预约观看!
郑晓晖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主任 硕士
中国医师协会胸痛分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
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四篇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