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健:TAVR入路选择技巧与并发症预防

好医术三月前5544人阅读

吴永健:TAVR入路选择技巧与并发症预防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当前医疗领域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之一,也是一种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新选择。目前,已经被批准用于中、高手术风险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并有可能逐步用于低风险患者。在第二十二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2019)上,北京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讲解了TAVR入路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现在小编整理如下。

吴永健:TAVR入路选择技巧与并发症预防


TAVR常见入路

截止目前,共有8条入路,在我国最为常见的是经股动脉入路,约占90%,其次为经心尖及经锁骨下动脉入路,而其他入路应用很少。

  1. 经颈动脉入路

  2. 经股动脉入路

  3. 经心尖入路

  4. 经升主动脉入路

  5. 经锁骨下动脉入路

  6. 经腋动脉入路

  7. 经下腔静脉入路

  8. 经髂动脉入路

吴永健:TAVR入路选择技巧与并发症预防

不同入路具有不同优势

  • 经股动脉:创伤小、恢复快、符合极简TAVR趋势;

  • 经心尖:操作距离短,顺向跨瓣难度更小;

  • 经升主动脉:操作距离短,不受外周血管病变影响;

  • 经颈动脉:操作距离短,易于调整植入角度与深度;

  • 经锁骨下动脉:创伤小,操作距离短;

  • 经静脉穿刺:避免外周动脉疾病影响。


不同入路选择面临不同的并发症风险

吴永健:TAVR入路选择技巧与并发症预防

因为经股动脉入路在临床应用较多,所以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升高。

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是:

经股动脉-髂动脉入路:可能出现夹层,血管破裂,进入部位感染、出血,血管狭窄、血栓形成、闭塞,动脉撕脱伤、假性动脉瘤,经皮闭合失败等;

经心尖入路:出血,心肌撕裂,瘢痕生成,动脉瘤形成以及慢性病等;

经腋下入路:锁骨下动脉血栓形成、夹层、狭窄等;

经主动脉入路:主动脉撕裂、深部伤口感染、右心室撕裂等

这就需要我们在术前进行有效评估,CT在术前评估中具有核心地位。

CT可评价入路内径、血管是否存在钙化、入路时角度、评估穿刺点情况、排除夹层、动脉粥样硬化等。


经股动脉路径TAVR

评估要点——防患于未然,预判与正确的选择最为重要

  • 股动脉入路内径

  • 股动脉入路迂曲情况

  • 股动脉入路穿刺点位置钙化情况(前壁、侧壁、后壁)

  • 穿刺点至皮肤距离

步骤

  1. 对于整体主动脉入路,迂曲和钙化的程度以及有无夹层、动脉瘤的预判评估;

  2. 对于双侧髂动脉-股动脉各层面的精细化测量;

  3. 对于双侧髂动脉-股动脉迂曲及钙化程度的评估预判;

  4. 对于穿刺点至皮肤的距离预判——如超过60mm为Deep Access。


经颈动脉路径TAVR

优势:

①路入途径短且笔直,输送系统不易蓄积应力,相对稳定;

②血管表浅,容易分离、缝合,局部出血容易被察觉;

③血管较粗大,可进入较大鞘管;

④更重要的一点是,引导鞘管可以直接到达主动脉瓣环附近,因此可以把未完全释放的自膨胀瓣膜拉进引导鞘管,实现瓣膜的回收!

术前评估(非常重要):钙化、管径、深度等


经升主动脉路径TAVR

术前评估动脉走形、预计穿刺点位置、主动脉瓣环成角

选择适合的开胸方式(肋间or胸骨上段)

吴永健:TAVR入路选择技巧与并发症预防

包括正中切口、侧切口

吴永健:TAVR入路选择技巧与并发症预防

要注意避开血管钙化部位。

经心尖路径TAVR

优势:

  • 重要的替代入路

  • 正向跨瓣难度降低

  • 可植入特殊器械如J-valve治疗单纯AI

  • 相对脑血管栓塞及并发症概率更低

劣势:

  • 需要全身麻醉

  • 创伤略大

  • 可能出现心肌及二尖瓣损伤

其他入路因应用较少,在此不多赘述。



并发症的预防

术前评估是最重要的预防方式

  • 超声:经胸超声、颈动脉超声、下肢动静脉超声等;

  • CT:头颅CT、冠脉CT等。


常用器械针对入路发展趋势

吴永健:TAVR入路选择技巧与并发症预防

自膨胀瓣膜代表Evolut

不断缩减输送系统径线 目前要求为入路动脉≥5mm


吴永健:TAVR入路选择技巧与并发症预防

球囊扩张瓣膜代表Sapien3

不断缩减输送系统径线 目前要求为入路动脉≥5.5mm


操作预防

  • 超声引导穿刺

  • 微穿刺技术

  • 预缝合技术

  • 狭窄血管预扩张技术

  • Cross-over ball技术


总结

随着器械进步和评估的完善,血管并发症比例逐年减少;随着学习曲线的进展,血管并发症比例也相应减低,得到有效处理的血管并发症并不会影响死亡率升高。

经颈动脉入路是比较新颖的技术,因亚洲病人股动脉普遍比欧洲病人细小,且上肢锻炼少,相当一部分病人股动脉、锁骨下动脉条件难以满足TAVR要求,所以经颈动脉入路在我国有较高价值,未来病例会越来越多,可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入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