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掌握: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MIPPO技术

好医术三月前1.3万人阅读

一篇掌握: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MIPPO技术

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通过间接复位减少了医源性软组织损伤,相较于传统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优势明显。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胫骨近端运用的MIPPO技术。


一、应用MIPPO技术的解剖优势:

  1. 胫骨平台关节面——外高内低

  2. 胫骨横截面上下形态不一致

  3. 胫骨前内侧缺乏足够软组织保护

  4. 关节内外韧带止点附丽

  5. 胫前动脉走行由胫骨腓侧移行至前方

胫骨的软组织覆盖贫乏,全长前方内侧均可在体表触及,而胫骨嵴又是良好的复位标志线,胫骨的横截面在中上段为三角形,中下1/3移行为四边形。具有了这些重要的特征,MIPO技术的应用就显得特别的恰当。


一篇掌握: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MIPPO技术

  

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缺点


ORIF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直视下进行骨折解剖复位钢板固定,不能回避皮肤损伤区域,需要广泛剥离显露,存在骨膜剥离现象,破坏骨与软组织血供,加重软组织损伤。


一篇掌握: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MIPPO技术


其结果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二次手术清创缝合、引流,感染风险显著升高。


一篇掌握: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MIPPO技术

  

三、MIPPO技术的发展成熟

1990年AO组织开发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1997年微创外科技术及桥接接骨板技术的概念被提出,即MIPPO。

核心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维持适当稳定的固定,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断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


四、MIPPO技术核心内容

  1. 保护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特别是骨折端周围的血供;

  2. 运用“内支架”概念进行骨折固定,用普通或特殊设计的钢板对骨折行桥接固定;

  3. 利用肌腱复位作用及间接复位技术进行骨折复位复位。


一篇掌握: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MIPPO技术


五、制定手术计划

术前必须完成伤后常规和牵引复位后的X线摄片,并对CT或MRI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这样有利于确定合适的内植物和复位器械,而且也可以明确需要植骨的量。


一篇掌握: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MIPPO技术

术前计划还应该包括确定手术的入路,须保证骨折固定的顺利实施,且软组织损伤最小。


一篇掌握: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MIPPO技术


六、内固定物的选择


一篇掌握: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MIPPO技术


七、手术操作

术中有限切开左膝关节,复位平台关节面并植骨,克氏针做临时固定。胫骨干骺端间接复位,纠正成角及旋转,恢复下肢力线。从膝关节切口内顺行插入LCP,经皮置钉。


一篇掌握: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MIPPO技术


常规放置引流、测量力线、摄片。


一篇掌握: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MIPPO技术


八、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的优势对比

  1. 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MIPO)切口选择可灵活多变,避开皮肤损伤严重、潜在开放或原始创口

  2. 通过牵引、辅助切口、经皮点式复位钳、克氏针撬拨等方法间接复位,保存骨折血运

  3. 重点恢复两端主要骨折的对线关系,不必过度操作追求复位而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

  4. 确保钢板放置在长骨轴线上

  5. LISS、LCP钢板是“内支架”,锁定螺钉与钢板之间通过角稳定性维持骨折固定,不必追求放置服帖

  6. 选择长钢板、少螺钉分散应力,避免术中复位丢失及后期应力遮挡效应

  7. 常规放置乳胶管引流

一篇掌握: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MIPPO技术


作者介绍:

一篇掌握: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MIPPO技术


杨俊生

主治医师

医疗四组组长,长期在骨科临床工作。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创伤骨科,对复杂关节周围骨折、严重关节周围创伤以及数字骨科有丰富经验擅长严重复合及多发伤的综合救治和损伤控制性手术。四肢骨折的微创内固定,发表专著论文数篇。

本文来源:金陵肢创联盟

文章推荐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