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好医术三月前1.1万人阅读


前 言

      舟状骨骨折占手部骨折的11%,腕骨骨折的60%[Hove LM 1999]。舟状骨结构特殊,表面80%被覆软骨面;其血运70-80%由桡动脉腕背支逆行供应[Gelberman RH 1980]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因此,开放性手术很容易损伤残存血运,导致骨不连、骨坏死。近年来,经皮微创螺钉固定术逐渐流行,分为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逆行)、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顺行)、经大多角骨螺钉固定术及掌、背侧混合固定术。本文仅就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进行简要报道如下。

适应症及禁忌症

 


  • 适 应症:舟状骨骨折经皮螺钉固定的适应症包括无移位或轻度移位、但可经皮复位(包括撬拨复位)的舟状骨新鲜骨折[ Pirela-Cruz MA 2005]

  • 禁忌症:中、重度移位骨折,不能经皮复位;或不稳定骨折[ Pirela-Cruz MA 2005] 

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1


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舟状骨腰部及远端骨折。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2

手术技术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全麻或神经阻滞、局麻。仰卧位、上臂外展放在可透X线的小桌上。前臂旋后,腕背下垫腕枕,使腕关节极度背伸、尺偏,这样可闪开大多角骨的阻挡。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导针自舟结节向尺侧和背侧各倾斜约45°左右进针(双45°)。导针方向与舟状骨长轴呈对角线(如下示意图)。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透视监测导针位置理想后,沿导针作小切口,空心钻钻孔(深度到近端皮质下2-4mm),沿导针拧入无头加压螺钉。移位明显者可试行牵引、撬拨及巾钳复位(如下图)。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 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有时需要牺牲一部分大多角骨唇的骨质,以达到螺钉中置,但文献报道这部分边缘骨质牺牲是可以接受的[Waitayawinyu 2010]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 常规投照(透视)位置摆放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3

Cases 

Case1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腕关节过伸、尺偏位,闪开大多角骨。自舟骨结节顶点2mm以远进针(可用12或14号注射器针头作软组织保护套协助进针)。透视监测导针(1mm)位置理想后,沿导针作5mm纵行小切口,测深,空心钻钻孔达软骨下2mm,沿导针拧入无头加压螺钉(螺钉长度较测深长度短2-4 mm为宜),再次透视确认(如下图)。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Case2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Case3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4

并发症

  • 进钉点周围软组织损伤风险:

          Kamineni S(1999)等人通过32具尸体标本研究发现,掌侧经皮螺钉固定的进钉点平均距桡动脉主干为 14mm (7-24mm)、桡神经19mm ( 7-35mm )、正中神经返支 29mm (14-45 mm)、桡动脉掌浅支 5mm (0-8mm) ;导针平均桡偏角为34 °、掌倾角58°;经皮掌侧固定桡动脉掌浅支损伤风险较大,因此建议在舟骨-大多角骨关节处作1cm纵行小切口 ,在直视下分离、进针操作较完全经皮安全。.
         Evans(2015)通过15具尸体标本对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的研究发现,导针、螺钉有穿过桡侧腕屈肌腱、桡动脉掌浅支的风险(如下图)。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      因此,建议作小切口和钝性分离,以减少导针、螺钉对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的风险。必要时,还可以空针头作导向器和软组织保护套筒。

  • 螺钉位置:

         在尺偏正位(蝶位)及侧位像上,理想的螺钉方向应与舟状骨中轴线呈对角线,且钉尾应埋入关节面以下。

舟状骨骨折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

  • 螺钉固定的“安全区”:

         由于舟状骨解剖形态及位置特殊,在普通正侧位透视下导针、螺钉位置良好的病例,仍有螺钉穿出软骨面的风险,因此有人提出“安全区”概念。


本文来源:骨视新野

文章推荐

undefined